Is there aesthetic beaut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之中有否蘊含美學原理?

Citation
Hong Kong Papers i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v.1, 1998, pp. 121-127
Abstract
中國的傳統民居在實用之餘常給人一種含蓄的美感, 但當問到「美在何處」, 則又以具體作答。西方理論每以「比例」來衡量一建築物之美, 本文亦嘗試用此種偏向科學的方法, 分析傳統民居「建築」之中「比例」的運用 。希望透過此研究,窺探傳統匠師之智慧,並展現民居之「內在美」。 文章主要分成兩個部分。由於比例不離尺寸,第一部分會先列舉匠師所採用的尺度, 模數等。從已有的基本資料, 進一步檢視這些「手段」背後的原理和相互關係, 及其對建築設計之影響, 如促進數制及構件的標準化等。(這裡主要是把中國學者所得譯成英文) 第二部分是個案研究, 選取了位於香港荃灣的「三棟屋」。此屋屬於「三堂兩橫式」客家民宅, 佈局細緻, 法度嚴謹。透過「作品」, 可印證前述「手段」之實際應用情況.經過研究, 發現「三棟屋」之平面設計乃基於一六尺乘六尺之網陣,及巧妙地運用了「二比三」之比例。其實在香港一些其他的傳統民居之中,亦發覺有類似的「比例」上的考慮,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的考察。 證據顯示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之中果然蘊含美學原理。但有別於西方的理論性取向, 中國建築對「比例」的運用較偏於實際, 如宋材分模數制便是一例。這對研究「中式」的民居美學有提示作用。再者, 中國偉大的官方建築乃與民間建築一脈相承, 是以深入了解民居對發展中國建築實有根本上的重要性。 (1) Introduction (2) Vernacular building traditions (a) Construction scale (b) Lu Ban's scale (c) Zhanggan (d) Other modules (3) Case study: Sam Tung Uk (a) Background (b) Architectural analysis (i) Plan (ii) Section and elevation (iii) Door dimensions and positions (c) Hypothesis: the generic plan (d) The 'Chinese proportion' of 'two to three' (4) Conclusion
Description
Building Name: 三棟屋 Building Type(s): Historic buildings
Type
Article
Format
Date
1998
Language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