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共房屋私有化
Citation
專業建築, Jun, 1998, pp. 58-61
Abstract
提要:政府在房屋供應上應扮演甚麼角色,學者與政界人士人一直爭論不休。二次大戰結束後,福利社會模式使公共房屋在多個國家發展一日千里,為應付住屋需求,政府在公共房屋上的開支也相應增加。70年代公共房屋私有化之風吹遍全世界:多國政府把房屋供應交由市場負責,藉以放下沉重的開支。一般認為房屋私有化可引進競爭,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產品和服務質素得以改善,並具經濟效益。香港亦已發展大型的公共房屋計劃。在50年代至97年這段期間,香港逾半數人口便居住在政府資助房屋裡。97年12月,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租者置其屋計劃」(Tenants Purchase Scheme),讓公屋租戶以極低廉的價錢購買自己的單位。本文將探討本港推行公共房屋私有化的原因,並評論這政策可能會帶來的影響。
(1) 香港公共房屋私有化
(2) 租者置其屋計劃(Tenants Purchase Scheme)的影響分析
(a) 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b) 社會不公的問題
(c) 維修與物業管理的潛在問題
(d) 業權和法律權利
(e) 分化公屋住戶階層
(f) 房屋政策互相矛盾
(g) 對房屋編配過程的影響
(h) 總結
(i) 參考資料
Description
Subject
Type
Article
Format
Date
1998
Language
zh